為持續(xù)打響“世界陶瓷之都—中國德化”的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進一步加大扶持德化陶瓷品牌宣傳工作,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如下十條工作措施:
第一條:加大陶瓷藝術品牌網上宣傳。充分利用網上陶瓷電商先發(fā)優(yōu)勢、阿里巴巴的平臺資源,在網上開設博物館和大師工作室,提升德化陶瓷工藝大師們的知名度。與成都索貝云商(公司)等合作,利用觀音德化網絡電視臺新媒體的門戶網站和移動客戶端,積極開展陶瓷品牌宣傳。每年評選示范性單位3-5家給予一定獎勵,最高不超過1萬元。對獲得省級、市級政府部門牽頭表彰的網貨品牌,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2萬元、1萬元。
第二條:制播陶瓷專題宣傳作品。爭取中央臺海上絲綢之路系列記錄片及相關欄目到德化拍攝、播出。與國內外知名傳媒公司合作推出系列形象片、紀錄片、微電影等,深度挖掘世界瓷都具有代表性的陶瓷文化創(chuàng)意品牌資源,力爭在央視相關欄目播出。由縣財政給予一定經費支持。
第三條:宣傳推廣使用德化區(qū)域品牌。品牌包括世界陶瓷之都、中國陶瓷之都,德化陶瓷、德化瓷雕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德化白瓷等地理標志產品。凡是線下陶瓷生產或營銷企業(yè)在符合質量要求的陶瓷產品上或外包裝上使用以上品牌標志的,其中使用德化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產品質量符合《許可使用德化證明商標企業(yè)聯盟標準》(Q/LMTCOO1-2014),每年從中推選5-10家進行表彰獎勵,最高不超過2萬元/家。
第四條:做好陶瓷文化教育傳承。對德化陶瓷文化研究中心進行定編定崗定辦公場所,進一步壯大陶瓷文化研究隊伍,縣財政每年撥出專項研究經費給予支持。定期舉辦年屆制中小學生陶藝現場競賽。各中小學校將陶藝納入課程計劃,普及多元陶瓷文化,加強實踐平臺建設和學生陶瓷技藝的培養(yǎng)、培訓,擴大對外交流、弘揚傳統(tǒng)文化,提高陶瓷教育影響力。以“世界陶瓷之都”之名,充分利用中小學陶瓷教育資源,策劃生成“游學”項目,吸引外地中小學生前來交流、實踐。整理匯集中小學校現有陶瓷教育資源,策劃生成融參觀游玩、實踐體驗為一體的活動項目,編制項目宣傳資料。
第五條:支持異地開設陶瓷文化體驗中心。對大中城市開設經營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德化名瓷文化體驗中心,經營3年以上的,并經縣品牌辦考核認定的企業(yè),給予一次性每平方米50元獎勵,最高不超過10萬元。
第六條:整合用好媒體宣傳力量。組織開展一年一度的新聞媒體聯盟采風活動,舉辦兩年一屆的全國攝影大賽,邀請全國各相關媒體,尤其是國家級的媒體來德化采風,并爭取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大篇幅大版面刊發(fā)。順應“互聯網+”形勢,優(yōu)化微信、微博、網站的宣傳平臺,拓寬陶瓷文化與旅游宣傳的交流渠道,實現資源共享,資訊互通,效用擴大。
第七條:壯大陶瓷文化宣傳隊伍。用好陶瓷文化專家資源,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揮其宣傳影響力。每年邀請2-3位專家到德化講授陶瓷文化藝術。建立陶瓷文化宣傳人才庫,充實導游講解隊伍,提升導游員素質。每年評選表彰5-10名的優(yōu)秀縣情講解員,每人獎金額500-1000元。
第八條:打造特色陶瓷文化品牌。鼓勵企業(yè)靈活聚合資本力量,建設特色鮮明的陶瓷文化旅游點,建設差異化明顯、特色鮮明的觀光工廠、陶瓷文化體驗中心、陶藝村鎮(zhèn)等,形成陶瓷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對相關企業(yè)優(yōu)先推薦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支持。
第九條:用好高端文體交流宣傳平臺。鼓勵國家一級博物館收藏當代德化陶瓷藝術品,對被收藏者給予每件不超過1000元的獎勵。引進或嫁接利用省級以上(包括國際)文化體育交流、展演、商貿、比賽等平臺,組織展示宣傳德化陶瓷文化與生態(tài)旅游優(yōu)勢。
第十條:鼓勵舉辦陶瓷藝術作品展。在國內市級以上政府機構公共文化平臺舉辦德化陶瓷藝術作品聯展/個展的企業(yè)或個人,活動中以“世界陶瓷之都—中國德化”為主宣傳標識,經由縣品牌辦認定取得良好宣傳效果的,縣財政每場次給予不高于3萬元的支持。在國外辦展的,酌情考慮。
本措施與其他政策措施重復、類同(類似)的,由企業(yè)(個人)自主選擇,同一企業(yè)(個人),同一項目,不重復享受。
本措施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解釋權歸德化縣品牌宣傳工作領導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