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又稱德化瓷,是福建德化的漢族傳統(tǒng)瓷雕塑燒制技藝之一。德化縣地處福建省中部,與江西景德鎮(zhèn)、湖南醴陵并稱中國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國漢族陶瓷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 德化窯是中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于福建省德化縣而得名。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時代,興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藝獨特,至今傳承未斷。它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品,與絲綢、茶葉一道享譽世界,為制瓷技術的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基本信息:
所屬地區(qū): 福建 ·泉州·德化縣
文化遺產名稱:德化瓷雕塑燒制技藝
遺產編號: Ⅷ-11
遺產類別: 傳統(tǒng)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 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福建省德化縣
遺產級別:國 市
德化縣地處福建省中部,與江西景德鎮(zhèn)、湖南醴陵并稱中國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德化窯是我國古代南方著名瓷窯,因窯址位于福建省德化縣而得名。中心窯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此處瓷土資源豐富,水源充足,交通運輸方便,是燒制瓷器的理想之地。

自然地理概況:
地理位置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東經117°55′- 118°32′,北緯25°23′- 25°56′。東與永泰縣、仙游縣毗鄰,南和永春縣接壤,西連大田縣,北毗尤溪縣。 氣候環(huán)境。
德化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具有溫涼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雨熱同季、潮濕多霧、日照略少等特點。年均氣溫17.9℃,1月均溫9℃,7月均溫26℃,年降水量1800—1900mm,無霜期270天左右。
礦產資源
據(jù)初步勘查,境內有高嶺土、煤炭、石灰石、鐵礦石、泥煤、葉蠟石、金、銅、鎢、錳等礦藏40多種,其中高嶺土、鐵礦石、石灰石遠期儲量均在億噸以上。
地形地勢
德化地勢偏高,地形復雜,地貌以低中山地為主。境內山脈連綿,多呈北東——南西走向,河谷劇烈下切,峽谷十分發(fā)育,具鮮明之山地景色。其間偶有散布于群山之中的山間盆地和河谷階地。地勢大抵由中部微向四周傾斜,呈層狀梯級下降。
陶土
德化瓷業(yè)延續(xù)千年,是與得天獨厚的瓷土資源分不開的,德化瓷土礦點多,分布廣,類型多種多樣,儲量豐富,鐵、鈦等雜質含量低,質量好,燒后白度高,有的可以就地取材,單礦成瓷,石英、鉀長石、石灰石等制瓷資源也都很豐富。
德化瓷土的成因類型基本屬于酸性火成巖風化殘留型。但是,低溫熱液融蝕變在部分礦床的形成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根據(jù)開采的瓷土礦山及礦點的地質特征,可分為:石英斑巖風化型瓷土礦、花崗巖風化型瓷土礦、鈉長巖風化型高嶺土礦、正長偉晶巖風化型高嶺土礦、火山巖風化型瓷土礦、花崗斑巖風化型瓷土礦等六個類型。
德化城市概括
德化是千年古縣、中國三大古瓷都和閩南“金三角”對外開放縣之一,位于福建省泉州。也是全國最大的西洋工藝瓷生產和出口基地。德化以盛產陶瓷而名揚中外。境內風景優(yōu)美、物產豐富,人文景觀豐富多彩。 德化制瓷業(yè)歷史悠久,是全國八大陶瓷主產區(qū)之一。紀念地有抗日時期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駐地坂里舊址。旅游區(qū)有九仙山、戴云山自然保護區(qū)、石牛山、岱仙瀑布、龍門灘水庫庫區(qū)、唐寨山公園等。有古瓷窯址200多處,其中屈斗宮德化窯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跡有九仙山唐代彌勒石刻造像、唐宋冶煉遺址、宋代水利工程丁溪林厝圳、長廊屋蓋梁式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