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易名
2013年8月5日夜,周思中教授在景德鎮(zhèn)的溪岸陶坊工作室,接受了筆者對其陶藝創(chuàng)作思想的采訪。
。褐芾蠋,我看您近年了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陶藝作品,其中有一個主題始終在您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出現(xiàn),就是紅日、宇宙,山川,特別是以紅日為主的意象,曾見《中國陶瓷》藝術版,以《圣經》創(chuàng)世紀為啟迪,給人印象深刻,也有人給您的作品貼標簽,云這是當代陶藝學院派中的“新表現(xiàn)主義”,不知您如何看待這個主題及意象?
周:我也覺得很奇怪,為什么在我的意象中總會出現(xiàn)紅日、宇宙、山川這樣的題材。2011年盛夏,在好友陳立新的贊助下,我策劃組織了一次“碰撞風暴:景德鎮(zhèn)的瓷藝學院式探索”活動,邀請北京的藝術家翁劍青、馬良書、宮浩欽、顧大明、徐曠達等來景畫瓷,沉浸在一種對陶瓷藝術新的表現(xiàn)形式和意象的探索中,在這次活動中,我開始探索用一種全新的理念看待景德鎮(zhèn)瓷藝,在眾人的相互激勵下,突然釋放出一種全新的精神與氣魄,創(chuàng)作了光之創(chuàng)世紀系列和山川系列,可能是多年來積淀和蟄伏的能量的爆發(fā)和釋放吧。
。耗玫“能量的爆發(fā)和釋放”,這很有意思,似乎有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動機和心態(tài)問題。
周:是的。其實藝術就是一種能量的表現(xiàn),正如宇宙大陽等恒星發(fā)光發(fā)熱,普照滋養(yǎng)眾生。藝術就是熱愛和包容萬物的能量的爆發(fā)和釋放。當你覺得你與萬物一體、融于萬物,深深陶醉在萬物之中,并感激你生命之被賦予之后,你會有一種贊美和表達的沖動,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的內在驅動力,這和西方藝術史家里格爾“藝術意圖”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能量是什么呢?能量就是你心中被開啟喚醒的愛的表達,當這種愛被開啟喚醒之后,你有表達的沖動,這就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內在驅動力。
。弘y道能量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意念嗎?
周:是的,能量是一種意念,但是一種被開啟被照亮的意念。而在愛中,能量之門被開啟,在恨中,能量之門被關閉。這也是為什么在戀愛中的人們看待萬物都充滿詩意和美感,在恨中會關閉能量之門,萬物都是灰色,仇恨和凋萎的狀態(tài)。當人的意念被開啟并被照亮之后,被賦予了愛與自由的能量,這也是當今人們愛說的“正能量”吧。“正能量”是光明的、積極的、正面的、創(chuàng)造的、給予的。“負能量”是黑暗的、消極的、負面的、破壞的、自私的。“正能量”就是藝術創(chuàng)作必須的內在驅動力。
丁:博士,您這個解釋很有新意,這是藝術發(fā)生學的前沿性話題啊。
周:是的,在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之外,我的專業(yè)是陶瓷藝術學術研究,近月我出版了一部新著《中國陶瓷設計思想史論》,大部分就是從思想觀念出發(fā),來看中國歷史上從宋代哥窯到現(xiàn)代文革瓷的創(chuàng)作思路及觀念研究,這正是所有藝術之所以發(fā)生的最重要的地方。
丁:我明白了,從意識觀念出發(fā),恰恰是藝術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恰如在愛中的情人,其一顰一動都充滿了詩意。
周:聰明!但光有愛還不夠,還必須有光,光即智慧,理解,通達,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愛,就無往而不勝了。黑暗就是愚昧,沒有智慧的意思,沒有智慧的光,就無從愛了。
。何颐靼琢,您的作品中為什么多次出現(xiàn)紅日了,紅日照遍宇宙、山川、世界,那代表開啟和創(chuàng)造世界的光,也是造物主的智慧和愛的能力。其實您作品表達的是對開啟和創(chuàng)造宇宙世界偉大智慧和愛心的由衷贊美。
周:你說得比我更好!哈哈!
周思中簡歷
周思中,原名周平。清華大學藝術博士。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陶瓷美術學院教授,中國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吨腥A大典•藝術典•陶瓷分典》副主編。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傳播研究所陶瓷藝術研究室主任。中文核心刊物《中國陶瓷》藝術版編委、中國教育聯(lián)合會終身榮譽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硅酸鹽學會陶瓷設計藝術委員會理事、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師。曾任中國文物學會文博學院教授,副院長(2002~2003);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宣傳出版部副編審(1994~2002);中國教育電視臺《展覽大視野》節(jié)目策劃人、總編導(1997~2000);輕工業(yè)部陶瓷研究所工藝美術師、文博館員(1983~1991)。廈門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歷史學學士(1979~1983);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史論系文學碩士(1991~1994);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系文學博士(2003~2006)。研究專長為藝術史、設計藝術史、陶瓷藝術考古研究。著有專著《清宮瓷胎畫琺瑯研究:1716-1789》(北京:文物,2008)、《中國陶瓷設計思想史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中國的工藝形象》等60余篇論文,在陶瓷藝術史論研究方面成就斐然,其專著《清宮瓷胎畫琺瑯研究》受到國內外一流研究家的高度稱贊,該著被認為是該研究領域首部“劃時代的力作”。是國內外有影響的清琺瑯彩瓷及御窯、陶瓷藝術研究的專家,在業(yè)界有廣泛的影響。在教學方面知識淵博、才華橫溢,勤奮敬業(yè),深受學生喜愛,多次獲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年度教書育人先進個人。2010年6月,獲中國教育界聯(lián)合會評定的2010年度全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榮譽稱號。2011年8月,獲江西省教育廳“江西省高校第七批中青年骨干教師”榮譽稱號。在陶瓷藝術學院派作品創(chuàng)新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多次策劃組織學院派展覽、創(chuàng)作,為我國陶藝學院派理論及實踐先行者,其作品被國內外許多知名機構及友人收藏或被拍賣。2011年6月,獲中國民族文化研究會“2011年度民族文化影響力人物”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