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 [簡體版] [繁體版] [網通站]  會員中心  RSS定閱  留言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
 網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營管理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直通產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動態(tài) 網站建設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產區(qū)德化 廣東 江西 山東 湖南 四川 河北 晉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藝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輔料 衛(wèi)浴陶瓷 陶瓷機械
 您的位置: 首頁>行業(yè)資訊>>產區(qū)動態(tài)>>其它>>|
龍泉青瓷:藝術魅力、文化實力、市場潛力

發(fā)布:2014-1-2 9:27:12  來源: 網興網絡 [字體: ]
當代青瓷作品

    從最近幾年來的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來看,繪畫和陶瓷兩大類成為熱門品種,在國內各種藝術品拍賣會上占盡風頭,而陶瓷類中的龍泉青瓷當代藝術品,更是成為中國藝術市場投資新金礦,正在聚焦更多藝術品投資家關注的目光。
    龍泉青瓷的文化藝術魅力
    眾所周知,龍泉青瓷以瓷質細膩、線條明快、造型端莊、色澤純潔而著稱,既是日用品,也是藝術品,更是文化珍品。從釉色上看,所有顏色瓷中,惟龍泉青瓷與大自然的主色調最融合,最符合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從造型上看,龍泉青瓷簡潔古樸,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溫柔敦厚、淡雅脫俗、委婉含蓄的意境,讓人心靜神寧、百看不厭,把東方文化精髓、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瓷質上看,類玉、勝玉是龍泉青瓷的主要特質。龍泉青瓷在長達1600余年的傳承過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其它顏色瓷的獨特的燒制技藝,燒制出的龍泉青瓷精品被著名的古陶瓷專家馮先銘稱為“人工制造的美玉”。玉是中華文化中人格和道德的象征,這正是世人對龍泉青瓷情有獨鐘的情結所在。做人做君子,藏瓷藏青瓷。品青瓷就是品文化,愛青瓷就是愛文化。當代藝術投資家的參與和藝術品鑒賞家的推介,正在不斷地拓寬龍泉青瓷精品走向藝術市場的通道,提升了龍泉青瓷的藝術價值,增強了龍泉青瓷的文化影響力!
    龍泉青瓷藝術創(chuàng)新潛力
    現(xiàn)代的龍泉青瓷忠實地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風格,在繼承和仿古的基礎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了紫銅色釉、高溫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葉末色釉、烏金釉和天青釉等。工藝美術設計裝飾上有“青瓷薄胎”、“青瓷玲瓏”、“青瓷釉下彩”、“象形開片”、“文武開片”、“青白結合”、“哥弟窯結合”、“哥弟窯絞胎”等。龍泉青瓷蜚聲海內外,不愧為中華民族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國瓷器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現(xiàn)代龍泉青瓷繼承了古代產品特色,并有所突破和發(fā)展,歷年來在各類全國性評比中奪魁,其精品被譽為“國寶”,為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紫光閣、故宮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所陳列和收藏。
    當代龍泉青瓷工藝大師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正在進入思維活躍、靈感高漲、創(chuàng)造力豐富的黃金時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朝興的藝術創(chuàng)作巧奪天工,作品在繼承傳統(tǒng)工藝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造型古樸、洗練,裝飾細膩完美,他獨創(chuàng)的哥弟窯結合、象形開片等藝術表現(xiàn)形式,開創(chuàng)了一代青瓷裝飾新境界。毛正聰的創(chuàng)作簡練、大方,釉色晶瑩青翠、溫潤似玉、美輪美奐。夏侯文出色的藝術表現(xiàn)和張紹斌對藝術的執(zhí)著和純真,追求著青瓷藝術天人合一的境界。
    年富力強的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們已成為龍泉青瓷藝術珍品創(chuàng)作的主力軍。徐定昌對傳統(tǒng)藝術有著深刻領悟力,融匯貫通,打造了頗具特色的個性名片。陳愛明對中華文化的感悟力和藝術追求完美統(tǒng)一構成了淳厚寧靜的藝術品格;而盧偉孫更是大膽吸收當代藝術語言,張揚藝術個性魅力,創(chuàng)造性地給龍泉青瓷注入中國田園抒情詩的時代絕唱;陳善林、徐凌的出色藝術創(chuàng)造力;陳石玄根、葉小春追求青瓷冰裂的創(chuàng)新成果;胡兆雄在追求青瓷表現(xiàn)方式多元化多渠道進入市場,均有創(chuàng)意。還有像王傳斌、毛丹陽等更是異軍突起,藝術創(chuàng)新獨具個人特色而廣受好評。在龍泉還有更多的青瓷藝術家、工作者以創(chuàng)造力構建青瓷藝術品廣大的市場基礎。中國龍泉青瓷正進入中興的新時代。
    龍泉青瓷投資機遇的把握與選擇
    龍泉青瓷以其釉色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而被譽為瓷苑的明珠。
    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副會長、中國陶瓷工業(yè)協(xié)會名譽理事長秦錫麟對龍泉青瓷給予高度評價,他勉勵更多從藝者加強對外交流,增加信息互動,提升藝術含金量。中國陶瓷工業(yè)協(xié)會副理事長傅維杰對龍泉青瓷滿懷深情,她特別強調了龍泉青瓷原產地保護的重要和對中華文明的貢獻。這些都是專家給予龍泉青瓷的寶貴肯定。也有專家、學者對龍泉青瓷發(fā)展過程提出建議,如中國美院教授陳淞賢認為,目前龍泉青瓷重技法、輕創(chuàng)意的狀態(tài)應該得到改變,青瓷從業(yè)者應該從青瓷藝人向青瓷藝術家轉型。著名畫家劉西潔認為,青瓷藝術不僅僅需要傳承,更需要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龍泉青瓷才不失卻時代性的語言。
    在當代龍泉青瓷發(fā)展過程中,我們更應該思索隱憂,規(guī)避可能出現(xiàn)的困難和風險。
    任何藝術品的市場價值是受本身藝術價值決定的。然而,我們遺憾地發(fā)現(xiàn),許多人購買青瓷往往以名氣地位選擇作品,有些工藝大師不斷復制迎合市場,所以市場原創(chuàng)藝術精品少了,雷同的藝術“產品”卻多了。也有青瓷藝人追求的不是文化和藝術的提升,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追逐商業(yè)利益上。缺少文化內涵和藝術底蘊,成為不少青瓷藝人的提升的天然障礙。逐利的投資資本如果缺少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專業(yè)的藝術導航,必然會產生價格泡沫,也會影響青瓷市場健康有序地發(fā)展。
    可喜的是,近幾年來市政府大力推動龍泉青瓷藝人參與國內外各種展會評比和展覽活動,先后評選出一大批充滿藝術創(chuàng)新價值的龍泉青瓷藝術精品,這不僅僅是發(fā)現(xiàn)優(yōu)秀藝術品,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多元的評價體系,鼓勵更多的青瓷藝術家去追求藝術創(chuàng)作的陽光大道。而完善的市場機制的良性互動,必然讓更多物超所值的優(yōu)秀藝術精品得到價值回報,從而進一步推動龍泉青瓷藝術市場的良性發(fā)展。
    龍泉正在努力打造國家文化金名片
    從2000年至今,正是當代龍泉青瓷的黃金發(fā)展階段。2009年,龍泉青瓷傳統(tǒng)燒制技藝被正式列入世界“非遺”名錄,成為全球惟一一個入選“人類非遺”的陶瓷類項目。
    如今,龍泉青瓷更是人才輩出,已經擁有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4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9人(包括國家工美大師4人),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22人,更有數不清的名不見經傳的民間陶瓷藝人。不管是年長的還是年輕的,他們都在發(fā)揮著各自的能量,推動龍泉青瓷的繼續(xù)發(fā)展,延續(xù)著龍泉青瓷文化的長久興旺。
    沒有人懷疑,現(xiàn)在的龍泉青瓷已經進入到了又一個巔峰期,無論是科技水平、藝術水準、工藝能力還是創(chuàng)新理念上,較之古代都具備了更加完美的基礎,甚至個別領域已經大大超越了古人。機遇來臨,挑戰(zhàn)并存,復雜多變的時代中,如何守住龍泉青瓷自己的根,使其不斷粗壯、扎實,這不僅關乎龍泉人的責任與尊嚴,更是無數世人的熱切期望。
    中興龍泉青瓷是當代龍泉青瓷藝人的歷史使命,龍泉青瓷申遺成功,為中國文化打造出了走向世界的陶瓷金名片。
    發(fā)掘龍泉青瓷的藝術價值,打造龍泉青瓷藝術精品路線,以藝術和文化價值來確立龍泉青瓷的市場價值方向,以文化底蘊、創(chuàng)意內涵來開發(fā)龍泉青瓷高貴品質,是龍泉青瓷走向中興的必然選擇。
    龍泉窯是中國瓷器的代表,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代表,集中體現(xiàn)了我們中華民族和諧、堅韌、冰清玉潔等傳統(tǒng)優(yōu)秀品德。所以,愛瓷就是愛中華!龍泉青瓷文化價值的認定和藝術價值的開發(fā),有助于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化,為中國文化影響世界作出了貢獻。
    廣大龍泉青瓷藝術家不斷創(chuàng)作推出的龍泉青瓷藝術珍品,正以其藝術魅力、文化實力、市場潛力,成為中國藝術市場投資熱點,打造著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推薦產品 更多...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 國際新聞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廣東產區(qū) 更多....
 >> 江西產區(qū) 更多....
 >> 企業(yè)新聞 更多....
關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版權聲明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lián)系我們  留言
版權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