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不是把文化創(chuàng)意作為創(chuàng)作基礎,使每款中國白具有沉淀的歷史和濃厚的文化,這種“物化的歷史”成為一種文化的載體,好在歷史是隔不斷的,從整個德化瓷雕燒制技藝的高度觀照,在這個點上,哪一個瓷雕大師能夠在入古的基礎上融入個人的審美情趣和我們這個時代的氣息,就可能因為風格的傳承和藝術的創(chuàng)新,成為后人取法的對象,是后人研究前人歷史和文化的信息庫。這樣的中國白將成為收藏者的“搶手貨”,市場的“風向標”,引領中國白瓷雕的發(fā)展方向。
第三、關注瓷雕作者的社會知名度和作品的流通量。先說第一點,古來收藏瓷雕,都是藏的“大名家作品或一代宗師級的作品”,歷史上幾乎所有的瓷雕名家在他們當代都已經非;虮容^“著名”了。身后出名的藝術家確實有,擁有一代宗師級的作品升值空間最大。所以,我們應該特別注意選擇那些年富力強、誠實守信、富于社會責任心、與時代同行的瓷雕藝術家的作品,尤其是高水準的重大題材的紀念瓷和孤品。至于作品的流通量,首先要選擇那些限量發(fā)行的專利創(chuàng)新作品,同時又要關注有一定批量的特色作品。很多人認為“物以稀為貴”,但要知道如果沒有一定作品量的積累,流通和流傳上就會受到影響,只有瓷雕作品在藝術市場上形成了一定的流通規(guī)模和流通速度,瓷雕作者的藝術成就才能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瓷雕作品才能得到收藏界的普遍認可,才會進一步提高作品的升值潛力和收藏價值。(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