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出天地系列 供圖:Jean Boggio Franz
瓷器是中國古代繼羅盤、火藥、印刷、造紙之后的第五大發(fā)明。質量精致的中國瓷器被歐洲人視為“白金”,他們認為瓷器就是中國、中國就是瓷器,數(shù)百年來而有“China is China”(瓷器代表中國)的說法。
然而,你相信一個純粹的法國人能夠設計出令人賞心悅目的帶有濃郁中國風的陶瓷嗎?
Jean Boggio,一個50歲的法國男人,他的設計風靡法國時尚界,法國知名品牌Baccarat、Hermés、Haviland、Ritz、Longwy都曾借重過他的設計之長。
無論是銀器、家具、燈飾、水晶、雕塑、室內裝潢,他都游刃有余,多元化是其設計的顯著特色。涉足中國瓷是Jean Boggio對自己的又一次挑戰(zhàn),他選中了來自中國臺灣的品牌法藍瓷(Franz)來合作,后者曾經在2002年獲得紐約禮品展最佳收藏作品獎。
在合作之前,Jean Boggio甚至都沒來過中國,但由于他的母親是位古董商,家族中又有人當過水手走遍世界各地,Jean Boggio憑借著記憶里的“中國印象”開始了他的法藍瓷之旅。
Jean Boggio用歐洲建筑中源遠流長的浮雕藝術,給陶瓷注入時尚感,打造出充滿法式浪漫與東方情懷的中國瓷。2008年,Jean Boggio把這一系列作品推上了他受邀在法國利摩日國家陶瓷博物館舉辦的個人20年創(chuàng)作特展。
有東方意向的瓷偶,有熱鬧絢麗的神話世界,還有家居的時尚花園,Jean Boggio讓人們體會到,傳統(tǒng)的中國瓷,也可以很時尚。
中國現(xiàn)代瓷在國際上的嶄露頭角,令不少陶瓷業(yè)內人士為之欣慰。因為,與中國古代陶瓷是國際各大拍場的明星相比,中國現(xiàn)代瓷的發(fā)展卻遜色很多。目前國際市場上最著名的品牌中,有英國韋奇伍德(Wedgwood)、日本則武(Noritake)和丹麥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等百年老店,而象征瓷器的“China”在這個領域卻沒有真正獲得公認的代表。
對于眾多的中國陶瓷企業(yè)來講,他們的發(fā)展面臨一個十字路口:是以平均0.2美元一套的單價出口,還是在高檔百貨公司以成百上千美元的身價出售?這個選擇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或許就是一些看不見的價值,比如文化、內涵和品牌。
國際頂級“洋瓷器”
德國 邁森(Meissen)
18世紀,中國瓷器成為歐洲王公貴族極其喜愛的收藏品。歐洲各國均希望研制自己的瓷器。1710年1月23日,德國薩克森宮廷用荷蘭語、法語、拉丁語和德語發(fā)布最高敕令,宣布歐洲瓷器發(fā)明成功,同時成立邁森皇家瓷器廠。邁森瓷器堅持手工操作,精雕細刻。如今,邁森在德國是僅次于保時捷的第二大知名品牌。
英國 韋奇伍德(Wedgwood)
創(chuàng)始于18世紀,曾為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專門制作餐具。1793年,英國使團出使中國,韋奇伍德瓷器也是獻給乾隆皇帝的禮物之一。著名的“羅馬波特蘭”花瓶現(xiàn)藏于大英博物館,成為英國國寶。
英國 皇家道爾頓(Royal Doulton)
創(chuàng)立于1815年,是英國最大的骨瓷出口制造商。皇家道爾頓是眾多西式瓷器品牌中,唯一致力于開發(fā)中式餐具的一個。
丹麥 皇家哥本哈根(Royal Copenhagen)
皇家哥本哈根是1775年丹麥皇太后茱莉安・瑪莉為制作皇室用品及贈品而特別設立的御用瓷廠,是丹麥引以為傲的國寶。
日本 則武(Noritake)
則武株式會社不單是瓷器生產商,同時還是高科技工業(yè)材料、電子零件的制造商。創(chuàng)立于1904年的則武瓷器一直致力于將藝術及高科技元素融合在其產品中。(記者 劉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