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商務部數據表明,200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創(chuàng)1986年以來最高增速,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將達51%,比重首度超過外貿。一度因出口危機而受重創(chuàng)的禮品經濟已成為大消費體制下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多元經濟發(fā)展的新格局里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內銷旺盛讓中國禮品業(yè)活力四射,4月25日,近3000家海內外知名禮品企業(yè)將云集鵬城,參加“第十八屆中國(深圳)國際禮品、工藝品、鐘表及家庭用品展覽會”,展會主辦方勵展華博董事長蔣承文笑言,“禮品經濟沒有寒冬。”
歷史機遇提攜禮品內銷
2010年禮品內銷市場面臨三大歷史機遇,一是繼續(xù)受惠于內需政策的實施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內銷市場規(guī)模逐漸壯大;二是國民的消費模式逐漸由抬浪式轉向針對性更強的細分式消費,有利于禮品種類的增加;三是世博會、亞運會等重大國際性盛會的召開,將為禮品銷售注入強心劑。主辦方勵展華博介紹,面對今年絕佳的歷史機遇,本屆展會將占據深圳會展中心八個功能館,面積約10萬平方米,融匯了陶瓷、家紡、家電、箱包皮具、工藝品等主題禮品。在市場結構調整和展會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促進下,自主創(chuàng)新的產品將成為最大亮點。
據世博會官方統(tǒng)計,截至2009年底,世博特許產品銷售額已達31億元,產品激增至4000余款。展會舉辦期間將迎來世博禮品銷售的最高峰,海寶家紡、世博貴金屬及更多新款產品將與“金虎”一道打造今年市場的主流元素,滿足到場買家欣賞和收藏的需求。
展會效應發(fā)揮長期作用
中國禮品業(yè)的發(fā)展速度一直領先于GDP的增速,但創(chuàng)新不足、管理不善的問題長期存在,在危機襲來時更被放大,以至于出現倒閉潮。要解決“散亂弱小”的癥結,由政府牽頭、協會組織、展會搭平臺讓行業(yè)形成合力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已舉辦18年的深圳禮品展則充分發(fā)揮了行業(yè)風向標的作用。
作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禮品展會,深圳展云集了南京泰誓、北京怡蓮、北京元隆雅圖、上海博品、深圳聯創(chuàng)、臺灣乾唐軒、廣東UPU優(yōu)秀產品聯合組織等行業(yè)巨頭,以及郵政系統(tǒng)、批發(fā)市場、商超百貨和集團公司等終端買家,通過意向洽談、獨立招標、定制采購等形式確保市場各方的需求對接。隨著國內禮品市場需求、產品檔次、文化內涵和消費方式的升級,越來越多的行業(yè)都能從中受益,展會推動將在今年發(fā)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