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行一正在創(chuàng)作
陶瓷繪畫藝術以其精美的畫面、豐富的色彩、獨特的工藝、奇特的創(chuàng)意以及全新的觀念形成了獨特的工藝繪畫形式,并在長期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陶瓷文化。
民間傳承者——陳行一
陶瓷繪畫藝術的歷史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了“彩陶文化”,是中國工藝美術中的瑰寶之一。由于各種原因,在中國瓷都德化,像陳行一這樣的陶瓷工藝美術大師越來越少了,他們是中國陶瓷工藝美術的民間傳承者,他們繼承了老一輩的傳統(tǒng)工藝并不斷發(fā)揚光大。
陳行一,出生于福建德化,號戴云人家,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陶瓷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戴云人家陶瓷裝飾畫社墨主,福建德化陶瓷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金獎獲得者。他擅長花鳥、山水、精通人物圖案,作品風格酣暢淋漓,古樸典雅,格調清新,構圖妙巧自然,具有雅俗共賞的藝術效果。
陳行一的作品深受陶藝界、收藏界的青睞和關注。在“新光三越2008年度大展•臺灣巡回展”中,他的作品同瓷都德化近30位大師的作品一同參展,取得了良好成效,贏得臺灣同胞的贊譽聲。一位臺北資深陶瓷愛好者張先生在巡回展中買下他的一塊瓷盤,回家后仔細鑒賞愛不釋手,說“瓷盤構圖之妙巧自然、畫工之精美,收藏價值極高。作品造型古樸美觀大方,格調高雅別樹一幟,畫面清秀雋永、簡樸端莊,極具欣賞余韻。”
藝術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
藝術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創(chuàng)作者對物體的認識、思維和由此產生的各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形式手段。走進陳行一大師的展廳,龐大的根雕茶桌映入眼簾,淡淡的樟樹根雕香味撲鼻而來,作品件件各就其位,各展其華,我不禁為之吸引,猶如進入了藝術殿堂。
品茗就是品生活、品人生,從陳行一對茶藝的講究可知他是一個對生活很有講究的人。正是緣于陳行一對生活細致的觀察與感悟,他才能將對生活、自然的細膩體會活靈活現(xiàn)地體現(xiàn)于他的作品中,達到心靈、手、自然的協(xié)調統(tǒng)一。
陳行一出生于德化陶瓷世家,其父陳其章先生是德化的陶瓷名家,同行業(yè)的人稱之為“德化一支筆”。其父對陳行一寄予厚望,希望陳行一能從他手中接過這一棒。從小生活在具有濃厚陶瓷藝術氛圍的家庭中,每天的耳濡目染,陳行一有了別具一格的藝術情思,對藝術有一種天生的敏感力。他從15歲開始就從事陶瓷繪畫藝術的陶瓷裝飾創(chuàng)作設計工作。35年來,陳行一不失其父所望,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一件件富有個性、氣韻靈動,極具欣賞和收藏價值的作品,為陶瓷界、文化產物留下寶貴的財富。
“瓷言瓷色”展芳華
俗話說:“人靠衣裝”,陶瓷繪畫的裝飾也將為陶瓷增添幾分色彩。陶瓷繪畫猶如陶瓷美容,起著美化陶瓷器的作用,又突顯陶瓷器的個性美。色彩的紛呈、巧妙的構思使陶瓷產生千變萬化的效果,點綴著件件陶瓷器,更點綴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增添絢麗的光彩。
德化白瓷是采用優(yōu)質的高嶺土,溫潤如玉,有“白如雪,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之說,被法國稱之為“中國白”。在這樣的坯體上作畫,會激發(fā)創(chuàng)作者的靈感與激情,陳行一如是說,這也是同景德鎮(zhèn)的陶瓷繪畫的不同之處,眼觀與手感與眾不同。
陳行一作品著重于形象的刻畫和意境美的追求,注重繪畫作品內在品質而漠視隨市場而追逐表面形式的多變。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對梅花情有獨鐘。他畫梅與眾不同,寫意風格,構圖妙巧自然,枝桿常以濃淡穿插的濕墨為主,濃中有淡,淡中有濃,濕中有枯,枯濕自然,以豪放筆墨寫出,筆情墨趣,自然的墨韻中流露出雄強的骨力,梅花的精神和傲骨躍然瓷上,顯示出超凡脫俗的藝術氣概,被眾多的陶瓷愛好者譽為“中國瓷畫第一梅”。
陳行一介紹說,陶瓷繪畫受工藝、器型、材質等方面的制約,與宣紙相比難度要加大,要設法發(fā)掘陶瓷繪畫潛在的表現(xiàn)力,必須結合器形進行合理的構思、布局,揚長避短,讓陶瓷亮麗的材質與畫面有機的結合起來,在有限的瓷器里創(chuàng)作出無限的境界。還介紹說,繪畫講究筆墨線條等的對比變化,例如粗細、疏密、虛實、濃淡等,從而產生線條的節(jié)奏韻律,講究“氣韻生動”、“以形寫神”、“骨法用筆”,以渾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蘊藉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大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的創(chuàng)作原則。
陶瓷繪畫是一門獨立藝術價值的藝術種類,它有自身的藝術特點和藝術語言,不僅是物質產品,而且是一種精神產品,更是一種文化產品。陶瓷繪畫唱響陶瓷裝飾美好樂章,響徹瓷壇。陳行一的陶瓷繪畫藝術傳承在路上。(小俠、小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