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句老話,溫總理在北川中學臨時板房教室寫下的四個粉筆字“多難興邦”。中華民族經歷無數的艱辛和滄桑,那種堅強不屈的意志成就了我們偉大的民族力量。而生于和平時代的今天,“多難”一詞不再只是自然災害或者外來侵略的不幸所遇,它也涵蓋了來自現代商業(yè)文明所給我們帶來的經濟創(chuàng)傷和商業(yè)摧殘。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多難的時代,在泡沫經濟和高脹盲目的經濟信心其中,世界商業(yè)和企業(yè)家開始成為這場盲目自信的犧牲品。2008,這種可怕的語言如海嘯一樣正面沖擊世界經濟,繼而一場半個世紀最可怕的金融風暴開始滲入企業(yè)的骨髓。這不是單身的,而是深度滲透的鏈鎖反應。
正是中華民族“多難興邦”這種強大的民族精神,讓我們在這場風暴中得到了印證。全世界的政客都期待中國所做出的決策,全世界的企業(yè)都在注視著中國的大門。2008年,中國在世界經濟平臺終于成為了一個主角。同時也成為美國最大的債主,在中國人的帳本里,美國人還欠著中國人近4萬億美元的債務。全世界的政客都在力推中國在這場風暴中的崛起,他們清楚地看到,雖然中國在過去的一年慘受影響,近5萬家沿海中小型企業(yè)倒閉關門,中國的民營企業(yè)面臨了一場空前的傷痛的打擊。但這樣的事實,并沒有影響到中國飛速發(fā)展的經濟體系,保持8%的GDP增長率讓世界所有的經濟學者深信不疑,中國的經濟體系完全沒有受到這次金融海嘯真正的創(chuàng)傷。
中國特色獨有的經濟體系和金融市場,多道金融安全保障機制讓中國金融市場在這次風暴的沖擊中,僅僅是一次皮外傷。2008年,中央政府已經出臺了2009年4萬億刺激經濟和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其中包括了基礎建設,公路、橋梁、鐵路等以不動產為主導,拉動內需的投資項目。這樣的事實,已經讓我們看到新的希望。它雖然沒有強心針立竿見影的速效,但也是一劑養(yǎng)元益身的中式補藥。
關注中國經濟的學者總用一種奇跡的眼光在審視中國的市場,當全世界都宣告冬天來了的時候,他們卻在中國的商場感受不到所謂的寒冷,就連中國人自己都感覺奇怪。世界嚴重低迷的市場環(huán)境,為什么在中國的老百姓生活中并沒有太大的影響。2009年春節(jié)來到之前,中國的商場超市里依然是人山人海,大包小包,好象不要錢一樣瘋狂。其實答案很簡單,就如2009年春節(jié)聯歡迎春會上趙本山和小沈陽的小品“不差錢”一樣堅定的事實,我們的內在力量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中國的經濟依然首屈一指。20多萬億的國民儲蓄,中國一直不缺的就是流動性。在全球經濟萎縮的大環(huán)境下,這樣的經濟指標是極為強大的,還有新一輪的土改所釋放數十億的農村財富,必將引發(fā)擴大內需的引擎。
我們可以確認,如果在企業(yè)調整好新的經營策略的前提下,在強大的內需增長率的推動下,我們是完全可以找到出路的。所以,我們之前過度悲觀的言論似乎在今天的狀況來看,像是一場虛驚。雖然很多企業(yè)在這一次海嘯中面臨倒閉,這樣的事實不僅僅是因為經濟低迷,金融海嘯或者市場困境而造成的,就算沒有這一次的風暴,不具良性和遠見的企業(yè)一樣會受到市場淘汰的。也許,這樣說法是有些殘酷,但作為商業(yè)與產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游戲規(guī)則,很多人都會默認這樣的結果。塵歸塵,土歸土,我們今天所要表述的不是因為倒閉結果而悲傷,更要為那些生存下來的企業(yè)而感覺慶幸和樂觀。經濟可以倒,金融可以倒;市場可以倒;但人心不能倒,無論過去的傷痛如何,作為肩負著行業(yè)使命的企業(yè)家們必須堅定這樣的信念,我們必須讓中國的建陶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