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1號”打撈現(xiàn)場。資料圖片
圭峰景區(qū)幾位專家認為僅憑出水銅錢對南海Ⅰ號斷代不可靠,并提出猜想:
南海Ⅰ號是南宋末代輜重船?
去年年底,南海Ⅰ號在陽江海陵島附近海域被成功打撈出水的新聞成為眾多專家學者和新聞界關注的焦點。關于它的來歷去向,大多數學者認為,南海Ⅰ號是800多年前南宋初年航行于中國至印度乃至中東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貨船。新會圭峰景區(qū)幾位專家提出另一種猜測:南海Ⅰ號可能是720多年前為躲避元軍追剿,流亡到現(xiàn)江門新會崖門?诘哪纤文┐I闲谐妮w重船。
猜想1
沉沒海域吻合
目前,南海Ⅰ號出水了10000多枚的古代銅錢,其中最晚代的是宋高宗趙構“建炎”銅錢,許多學者據此認定南海Ⅰ號應為南宋初年的出口商船。本地學者、圭峰旅游辦主任黃少瑋查證史料后認為,僅憑出水最晚代的銅錢對南海Ⅰ號妄加斷代是不可靠的,“建炎”銅錢使用期限不但覆蓋整個南宋朝代,且延用至元朝初年,而且宋代是嚴禁銅錢和白銀出口的,但南海Ⅰ號僅一個破倉中就有上萬枚古銅錢和為數不少的白銀金飾。另外,南海Ⅰ號沉船所在陽江海陵島附近的海域與南宋末年海上行朝活動的海域高度一致。史料顯示,南宋海上行朝及宋敗軍均曾三經“南海Ⅰ號”沉沒海域,且多次遭遇臺風侵襲,負載較重的輜重船很可能曾在此沉沒。
猜想2
沉船狀況吻合
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中心主任、負責本次南海Ⅰ號水下考古的主要負責人張威也認為:基本可以判定南海Ⅰ號不是迅速翻沉,而是傾斜著沉沒的。這些狀況符合裝載重物,遭遇臺風傾側入水致沉的特征。而南宋海上流亡行朝和敗軍,途徑南海Ⅰ號沉船海域的時段中,曾多次遭遇臺風。
猜想3
大量瓷器珍品與南宋宮廷用品吻合
目前,南海Ⅰ號已初步打撈出金、銀、銅、鐵和瓷類等器物6000多件。這些器物據估算僅為全船所載總量的極少部分,許多人認為只有商貿出口船才會有如此裝載。黃少瑋認為船主也不能排除南宋末代的楊太后及最后兩位皇帝趙昰和趙昺,從現(xiàn)今南海Ⅰ號已出水的數千件瓷器中,匯集了德化窯、磁灶窯等宋代著名窯口的陶瓷精品,品類超過30種,據考證,如果不是高級的商貿船,那么只有貴為皇家才可擁有和收藏。
猜想4
女性化妝品為皇室家眷用品
南海I號目前出水眾多珠光寶氣的金、銀飾物和女性化妝器物。寧夏考古所原副所長杜玉冰女士曾指出,中國民船出海一般不會有女性隨同,如果南海I號沒有女性,為何又有如此多的女性用品?黃少瑋認為,南宋末代海上行朝,不但有楊太后和陪侍的宮女,而且還有大量的文武大臣女性家眷,隨船載有女性用品毫不出奇。
猜想5
出水銅錢與新會出土古錢吻合
新會是宋元崖門海戰(zhàn)的發(fā)生地。1995年12月25日,在新會縣城南面振興路一建筑工地上出土了數以噸計的古銅錢,這些古銅錢計有49個幣種,其中有與本次南海I號出水的銅錢一樣,有建炎紀年的銅錢。如果兩批銅錢同出一源,那么南海I號的來歷真的令人頗費思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