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有度地擴張信用社會總財富才能大量涌現
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一個人或者企業(yè)要想參與到財富生產的行列中來,這個人或企業(yè)就必須首先具備一定的條件。如掌握一定的生產技術,擁有一定的生產資料,雇傭到有相應素質的勞動力,具備一定量的生產原料等。但是,這些參與生產的先決條件并不是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yè)都能在同一個時間內全都備齊的。因為在一個自由經濟社會里都會存在經濟發(fā)展不同步的現象,總會有一小部分人通過漫長的原始積累會率先擁有生產的條件,只有他們才會率先生產出剩余的產品。由于更多的人或企業(yè)往往還不具備勞動生產的條件,他們也就沒有資產做抵押獲取信用,也就無法從有剩余的人或企業(yè)那里獲取到參與生產的條件,也就無法參與剩余產品的生產和交換。由于市場上具備生產剩余產品條件的個人和企業(yè)很少,因此市場上可供交易的總剩余產品的數量和品種很有限,交易圈會很狹小,交易的條件就會很苛刻,剩余產品交換的成功率就會很低,后續(xù)生產所必需的生產條件也很有可能難以為繼,生產剩余產品的熱情就會低落,經濟總量的增長就會長期乏力。由此可見,正是由于那些絕大多數個人或企業(yè),因為缺少生產條件而幾乎無法生產出剩余的產品,也就無法參與到剩余產品的交換中來,市場擴張的規(guī)模就受到極大限制,社會總財富就無法大量涌現。
在現行的紙幣制度環(huán)境下,這種情況表現為,雖然渴望參與剩余產品生產的個人或企業(yè)大量存在,但是這些個人或者企業(yè)因為經常性地缺少貨幣,而無法用購買的方式獲取從事生產所必備的條件,也就無法形成生產能力;而那些曾經生產出剩余產品的個人或企業(yè),雖然擁有強大的生產能力,但也會因為市場上擁有貨幣并且愿意購買自家產品者的有限,有效需求不足,導致產品滯銷,資金周轉困難,社會經濟總量的擴張就會遇到無法逾越的困難,甚至已有的生產規(guī)模也常常開工不足或者倒閉;擁有大量貨幣的人,因為看不到有價值的投資項目而繼續(xù)把貨幣儲藏沉淀起來。因此,現行紙幣制度下實體經濟領域內普遍存在的貨幣短缺現象,嚴重制約了經濟的健康發(fā)展和人民實際生活水平的提高。這說明生產和消費之間存在一個需要彌補的時間差。
假如,任何一個渴望參與剩余產品生產的個人或企業(yè),即便是在未生產出剩余的物質產品或勞務產品之前,就已經憑借信用,從其他社會成員或企業(yè)那里借到了他們率先生產出來的剩余的產品,逐步或迅速地具備了生產的條件而開始了生產,那么他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除了能滿足自己的消費之外,還會把剩余產品返還給社會,歸還債務;借出剩余產品的人或企業(yè)就會擁有一個債權憑據,他既可以把這個憑據當作財富儲存起來,也可以用這個憑據在市場上換取回來后續(xù)生產的條件,還可以把這個憑據用來進行新的投資,那么社會經濟總量的擴張就會加速,社會總產品就會極大地豐富起來,人民實際生活水平就會迅速提高。
例如,在那個小村莊里,村長只是一個電腦記分員。在這個村莊里,凡是擁有生產能力的人家,都可以賒欠財物,賒欠量的大小,要根據每個家庭的實際生產能力和家產價值,確定一個大概的標準。A家有生產剩余產品的能力,當需要用B家的剩余產品做原料時,A家直接到B家,雙方根據市場行情,共同商定一個價格和購買數量,比如按每個B產品價格為1元,共買了10個。A就很容易地把B產品拿回家來,開始了生產,村長就給A家?guī)羯嫌涗浬希贺搨黾?0元(負貨幣),原因是購買B家產品10個B;同時,村長也給B家記錄上:債權增加10元(正貨幣),原因是銷售給A家10個B產品。A家把產品生產出來以后,把A產品銷售給C家D家各2個,每個是5元,共20元。村長就給A家?guī)粲涗浬希贺搨鶞p少10元,帳戶資金增為10元,原因是銷售A產品給C、D各2個,單價為5元;同時給C家記錄上:債權減少10元(假如他原帳戶上有充足債權的話),原因是、、、;給D家記錄上:債務增加10元(假如他原帳戶資金為0的話),原因是、、、。在這個交易過程中,A家的帳戶上增加了10元正貨幣的積蓄,B家?guī)羯弦苍黾恿?0元正貨幣的積蓄,C家?guī)羯系姆e蓄量(正貨幣量)雖然減少了10元,但是對A產品的實際需要得到了滿足,D家的帳戶上雖然增加了10元的負債(負貨幣),但是迫切的實際需要得到了滿足。由此可見,村長僅僅轉變了一下角色,由貨幣發(fā)行員,變成電腦記分員,就把缺失的社會信用鏈條給連接上了,貨幣的枷鎖就不攻自破了,從此以后,這個小村莊總財富的增長,猶如長上了翅膀。
也就是說,在人本化電子貨幣體系下,凡是擁有生產經營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的經濟主體,基本上都不會因為交易對方缺少貨幣而停止給他們提供產品和服務。每個需要剩余產品進行生存性消費的,進行生產經營的,進行社會公共消費的公民、企業(yè)或政府機關,都可以在借債的最高限額內,通過向社會其他成員賒買產品或服務的方式,自動向社會發(fā)行貨幣(負債)。而每個需要儲存剩余產品的公民和企業(yè),他的剩余產品或服務只要是能夠被擁有信用額度的人賒買去,就自動生成債權而當作財富儲存起來?梢院喪鰹椋
對于單個帳戶來說:借入成功形成債務(負貨幣增加或正貨幣減少),借出成功形成債權(正貨幣增加或負貨幣減少);
對于整個社會來說:有債務必有債權,債權債務必相等。
總平衡公式是:總債權(全部帳戶上的正貨幣總量)=總債務(全部帳戶上的負貨幣總量)=貨幣總供應量
或:總債權(正貨幣)-總債務(負貨幣)=0
缺少貨幣,事實上就是缺少信用。這種先期借出借入剩余的物質產品或勞務產品的做法,事實上就是信用的擴張,要想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物質產品或勞務產品的需要,就需要有序有度地擴張信用。由此可見,如果等有了剩余產品再去交換,就無法扶持有生產潛能的個人或企業(yè)形成生產能力,就會增大交換的難度,就會阻礙經濟總規(guī)模的健康增長;如果讓先期形成生產能力的個人或企業(yè)把剩余產品先借給尚未形成就業(yè)能力和生產能力的個人或企業(yè),扶持他們盡快形成就業(yè)和生產能力,社會生產總規(guī)模的擴張才會加速?梢哉f,先生產后消費,還是先消費后生產,一念之差兩重天。人本化電子貨幣就是力圖通過建立這樣一種信用鏈條的方式彌合生產和消費之間的這個時間差。
世界上不存在人人都有錢而人人又都不負債的社會狀態(tài)
在中國人的潛意識中,有錢而沒有債務才能算作是富裕,在中國社會的潛意識里,人人都有錢而人人又都不負債才能算做是共同富裕,因此,中國人歷來對負債消費有著一種天然的恐懼和鄙視,導致民眾不愿意借債消費,導致國家不愿意積極借助信貸消費政策促進經濟發(fā)展,致使中國不僅成為居民儲蓄率世界最高的國家,也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上外匯儲備最高的國家。
其實,世界上不存在人人都有錢而人人又都不負債的社會狀態(tài)。這是因為,貨幣的本質是欠條。如果沒有人借債,就無法形成借條,同理,要想積攢借條就必須出借商品。也就是說,只有借入他人生產的剩余商品才能幫助他人積攢貨幣,同理,只有把自己生產的剩余商品借給暫時產出不足的人適時消費,自己才能獲得在財富團中寄存財富的憑證――貨幣。反過來說,如果人人都想掙到錢而人人又都誓死不負債,那么錢也就沒有出生的理由,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為了不讓人們停止生產而導致經濟崩潰,而由國家盲目印刷出貨幣和由商業(yè)銀行盲目擴張出貨幣,把人們的剩余產品購買走,隨意消費掉或浪費掉。例如,為了刺激經濟而給公務員加薪、盲目的大規(guī)模超標準的進行基礎建設,從而讓不生產財富的人把這些剩余產品揮霍掉,或者把這些剩余產品投進沒有回報的無底洞,人們手中的貨幣也就會經常性的處于貶值狀態(tài)中。因此,正確的消費觀念應該是:要想存錢,就必須適當借錢、適當消費。國家正確的觀念應該是:沖破阻力盡快建立起人人都無法逃廢債務的信用體系,讓信貸消費富民強國。
要想讓老百姓敢于借錢花錢就必須讓老百姓獲得穩(wěn)定的收入
中下階層老百姓不敢花錢,更不敢借錢去花的主要原因是分配差距過大造成的。分配差距過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中下階層收入少、掙錢難、就業(yè)難。二是老百姓手中有限的貨幣一旦釋放出去,就很容易被中上階層的生產資料所有者、部門利益的壟斷者、非法暴利的獲得者和有權勢的腐敗官員所吞噬,這些錢很難再掙回來。三是借貸利率太高。四是雖然收入越少的階層越需要信貸消費,可是收入越少的階層福利保障就越不完善,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樣樣都需要他們自己掏腰包,一旦手中沒有錢生存就會陷入困頓。因此,分配差距過大必然造成負債者的收入不足以彌補債務,最終導致債務鏈條斷裂,也是造成銀行金融系統因為擔心貸款收不回來而不愿意普及信貸消費的主要原因。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如果無力歸還債務者達到一定比例,就會對其他社會成員形成一個負面激勵的錯誤信號,信貸消費就會失去意義。由此可見,要想讓中國的老百姓敢于正;ㄥX敢于適當借錢,讓消費信貸造福中國人,就必須把分配差距控制在適當的水平上而讓老百姓獲得穩(wěn)定的收入而又不付出太大的利息代價。